來源: 時間:2023-06-29 14:28:06 點擊量:
6月13日,重點實驗室在《Experimental Dermatology》(影響因子4.51)在線發表論文,揭示IL-32在海分枝桿菌感染的角質形成細胞中顯著上調表達,為慢性皮膚分枝桿菌感染的免疫治療提供了新的治療方向。
角質形成細胞是皮膚表皮的主要構成細胞,不僅能夠抵抗外界環境對機體的影響,同時也能作為免疫屏障抵抗病原體的侵襲。海分枝桿菌是一種非結核分枝桿菌,其通常在破損的皮膚上或魚刺傷部位感染皮膚造成潰瘍、皮膚結節或結節性淋巴管炎。然而,關于角質形成細胞抵抗分枝桿菌感染機制的研究仍知之甚少。
本研究通過對海分枝桿菌感染患者皮損進行單細胞轉錄組測序并建立原代角質形成細胞的體外海分枝桿菌感染模型進行了bulk轉錄組測序。兩組數據整合發現海分枝桿菌感染的角質形成細胞中上調表達基因主要來自免疫相關信號通路。進一步分析發現了6個在海分枝桿菌感染的角質形成細胞中上調表達的基因,分別為IL32、GBP4、C1S、CXCL10、TNFAIP3和NFKBIA。經qPCR實驗,排除了個體差異影響,證實IL-32在海分枝桿菌感染的角質形成細胞中顯著高表達。WB和IHC實驗進一步證實了以上發現。
我院碩士研究生桑旭為本文第一作者,張福仁教授和劉紅教授為本文通訊作者。該研究得到山東第一醫科大學學術提升計劃(2019LJ002)、山東省高等學校青創科技支持計劃(2019KJL003)資助。
論文網址: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exd.1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