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科教科供稿 時間:2016-05-14 16:42:31 點擊量:
近日,省皮研所張福仁研究員為首的科研團隊再次獲得5項國家發明專利(專利號:ZL201410531166.6;ZL201410531170.2;ZL201410531168.5;ZL201410531724.9;ZL201410531143.5),以上發明專利均涉及麻風前期研究已經發現的易感基因位點,旨在推進科研成果的臨床轉化應用。
麻風是由麻風分枝桿菌感染易感個體后選擇性破壞皮膚與外周神經,晚期可致殘的一種慢性傳染病。雖然聯合化療方案的推廣使現癥病人大幅度減少,但由于缺乏預防措施,全球每年仍有逾20萬的新登記病例,我國每年新發病例數在700例左右,麻風依舊是世界衛生組織和我國政府重點防控的慢性傳染病。為消除麻風危害,衛生部聯合十一部委發布了《全國消除麻風病危害規劃(2011-2020年)》。
近十年來,張福仁課題組提出“依靠科技進步,促進麻風防治”的策略,致力于麻風易感基因的發現及高危個體的篩查,已先后發現了麻風25個易感基因位點,解釋了18.2%的疾病發病風險,相關研究成果相繼發表在《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Nature Genetics》、《American Journal of Human Genetics》等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诎l現的基因位點課題組已成功構建了麻風發病風險預測模型,該模型曲線下面積(AUC)=0.758,其臨床應用的敏感度、特異度在75%,可有效區分測試樣本的風險度,這為實現麻風的癥狀前診斷、早期干預、消除麻風危害提供了有效手段,對結核、肝炎等其他傳染病的防治研究也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
上述科學發現已相繼申請國際、國家發明專利,迄今已獲得國家發明專利授權10項、國際發明專利1項,另7項國家發明專利、8項國際發明專利仍在申理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