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時間:2011-06-22 11:48:23 點擊量:
山東省皮膚病性病防治研究所暨山東省皮膚病醫院是集臨床、防治、科研、教學于一體的省屬專科醫院,是中國-歐盟社區生殖健康衛生服務合作項目認定的區域轉診中心、國家臨床藥物試驗機構、衛生部化妝品皮膚病診斷機構、皮膚性病學碩士研究生培養單位,是衛生部指定的性病艾滋病監測點和衛生廳指定的全省性病防治中心,山東省科學技術廳認定的山東省性病診斷治療技術研究推廣中心、山東省醫學科學院認定的銀屑病特色專科,是山東省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和山東省皮膚病質控中心掛靠單位,“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編輯出版單位。設遺傳性皮膚病實驗室、病理實驗室、麻風性病研究室、真菌實驗室、微生物實驗室、分子生物學實驗室、藥物實驗室等。充分利用現有臨床資源優勢,在臨床、防治等方面開展研究工作,近年來先后為首或為主承擔國際合作、國家及省部級科研項目13項,近10年來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二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科技進步三等獎四項等科技成果,主編及參編皮膚病性病專著20余部,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000余篇。
我所先后有7人次到英國、荷蘭學習性病防治技術,目前承擔省科技攻關項目“控制艾滋病經性傳播綜合防治措施研究”,開展通過控制性病來降低艾滋病發病率的研究。
我所作為全省的麻風防治業務指導單位,開展麻風病的防治已逾50年,治愈了大批的病人。曾為首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一項、省科技進步一等獎一項。由于麻風病發病率仍保持一定水平,需要繼續開展有關研究,尤其是麻風易感基因的研究,以便于將來保護易感人群,徹底消滅麻風病。目前在該領域承擔國家自然基金課題、省科技攻關項目各一項。
近年來在對遺傳性皮膚病、天皰瘡、銀屑病等危害嚴重的皮膚病開展了研究,其中有關天皰瘡的研究項目《天皰瘡的實驗與臨床研究》2005年11月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單/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致病基因相關系列研究》2006年12月獲得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銀屑病的實驗與臨床系列研究》2006年12月鑒定為國際先進水平。
皮膚病與性病學是臨床醫學的一門重要學科,研究對象包括一千八百余種皮膚病和性傳播疾病。其中嚴重危害公眾健康的疾病包括麻風病、性病/艾滋病以及自身免疫性大皰性皮膚病、銀屑病和遺傳性皮膚病等。上述疾病嚴重危害人們的身心健康,因此始終是國內外研究的重點
麻風病防治:
山東省是麻風病的高流行區,患病率最高時達40/10萬。迄今累計登記患者53000余例。經過綜合防治措施的推廣應用,1994年全省患病率以縣為單位下降至1/10萬以下,在全國率先以省為單位達到了衛生部規定的控制標準。該成果獲1994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并于己于1996年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這標志著山東省的麻風病防治處于全國領先地位。
由于麻風病的發生與遺傳背景密切相關,在發現并糾正致病基因前該病不會消失,近十年的流行病學數據也證實了這一點。近10年來全國每年仍報告2000余例新發患者,山東省每年也報告50-70例新患者,與10年前相比沒有下降。我們在全國率先提出了依靠科技進步,促進麻風防治的新概念,在省科技公關計劃項目的支持下建立了麻風遺傳資源庫,收集了麻風病的遺傳資源,為開展麻風病的致病基因研究做了準備。
由于良好的工作基礎和所處的學術地位,我們申報的“麻風病全基因組掃描”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立項資助,獲科研經費30萬元,這是麻風病防治領域獲得的第一個國家基金資助項目。
中國麻風防治協會是隸屬中國科協的一級學會,協會的機關刊物“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由本單位編輯出版,本崗位學科帶頭人兼任中國麻風防治協會副理事長(本省醫學界唯一在一級學會中擔任副理事長以上職務者)和“中國麻風皮膚病雜志”副主編。
性病控制
上世紀80年代末性病在我國重新流行伊始本單位即被省衛生行政部門指定為全省性病控制中心,負責全省性病控制項目的組織實施、人員培訓和科學研究工作。
上世紀90年代末,歐盟與我國政府合作開展性病控制合作項目,在全國公開招標8個研究項目,在108個競標者中,本崗位以中標兩個項目(2/8)而轟動學界。
進入21世紀,本崗位為我省引進首個性病/艾茲病國際合作項目,成為全國八個項目省分之一,獲經費100萬歐元/8,經過歷時5年的研究(2001-2006),為我省開展控制艾滋病經性傳播綜合防治措施的實施奠定了基礎。在項目開展過程中,本崗位有兩人次通過選拔考試獲歐盟項目辦支持赴歐洲(英國、荷蘭)學習性病的防治研究。
近3年來,本崗位又先后獲得美國NIH、全球基金項目和省科技公關重點項目資助獲科研經費150萬元,開展了控制艾滋病經性傳播的綜合防治措施研究,使我省的性病流行趨勢得到了控制,發病率開始下降,也為艾滋病在我省的低流行狀態作出了貢獻。
本研究方向近五年發表學術論文20篇,一項科研成果通過專家鑒定,鑒定水平國際先進。
銀屑病研究
開展銀屑病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先后兩次受山東省科技廳資助(獲經費33萬元)對銀屑病的病因學、診斷學和治療學進行了系列研究,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26篇,培養碩士研究生5名,獲新藥證書一個;建立銀屑病綜合治療中心一個,是山東省醫科院特色專科。近五年發表論文25篇,“銀屑病的實驗與臨床研究”經鑒定為國際先進。
大皰性皮膚病的研究
一直致力于天皰瘡的臨床與實驗研究,在國內率先使用大劑量免疫球蛋白靜脈滴注、巨量皮質類固醇靜脈沖擊治療重癥天皰瘡并獲成功。先后在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12篇,培養碩士研究生兩名。“天皰瘡的實驗與臨床系列研究”獲2005年度山東省科技進步二等獎。
遺傳性皮膚病的研究
為本院近年新開展的研究方向,先后3次受省科技攻關計劃資助。已初步建成區域性皮膚病遺傳資源庫,對部分單基因/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做了基因突變檢測和HLA等位基因研究,先后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15篇。目前仍承擔山東省科技攻關計劃“皮膚病遺傳資源收集保存與致病基因研究”。“單/多基因遺傳性皮膚病致病基因相關系列研究”獲得2006年山東省科技進步一等獎。張福仁研究員擔任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遺傳學組副組長。